Email:459137081@qq.com
Call:4009665998
致力于碳中和
专注低碳研究
News Center
2024-07-25
刘明康:ESG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 | 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06-18
“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 | 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答记者问
2024-05-15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
2023-11-15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发力点
2023-08-18
进一步解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问题,要逐渐转移到结构调整,也就是通过减碳带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地带动减污,使我们的环境质量更进一步地实现绿色高质量的发展。
2023-08-03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很多地区最便宜的能源选择。这个转折点,不仅仅是简单的能源替代问题,而将引发一场绿色工业革命,并将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变化。随着新能源价格越来越便宜,能源的规模、市场供应将增加10倍以上。能源是推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能源规模扩大,将带动全球经济体量扩大和增长,带来大规模的就业机会。中国经济也将因此成倍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能抓住这次能源革命叠加绿色工业革命带来的机会,将获得经济发展与环境永续的未来。
2023-07-06
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提出了范围1、2、3的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GHG Protocol”,这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自1998年起开始逐步制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由四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和报告标准》《产品生命周期核算和报告标准》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项目量化方法》。
提升节能审查工作效能 有力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专家解读文章之二
2023-04-12
提升节能审查工作效能 有力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专家解读文章之二
完善节能审查制度建设 把好节能降碳“源头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专家解读文章之一
2023-04-11
完善节能审查制度建设 把好节能降碳“源头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专家解读文章之一
李克强:推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3-03-08
李克强:推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4-11-07
当前全球仍依赖化石燃料,新能源渗透率低,技术进步和转型成本巨大,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可再生能源投资增加,但其市场份额仍不足,且面临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多重障碍。能源转型需要长期的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全球合作至关重要,但实现零碳排放的可能性很小。
2024-08-30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文献研究和专利申请数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政策推动下,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探索回收技术,建立了上中下游联动的回收利用体系。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在电池回收技术研发上各有侧重,中国主要集中在锂电池的湿法回收,而美国和德国分别注重电池生命周期评估和关键材料回收技术。未来,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将集中在电池放电处理、拆解粉碎、分离提取和回收方法的改进上,以实现更高效、环保和低成本的回收过程,支持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4-08-28
能源转型是一场长期且复杂的拉锯战,主要因为低碳能源未能迅速取代高碳能源,且存在“逆替代”现象。尽管低碳能源技术有所进步,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仍未得到广泛认可,导致转型进展缓慢。同时,高碳生活虽然提供了安全感和便利,但其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高碳生活方式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全面理解和积极推进务实的能源转型,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024-08-26
碳中和的重大意义不仅限于其对环境、气候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的达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迈入绿色、低碳、清洁的行列。一方面,需要从能源供给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变革以及环境治理的角度采取行动和措施,促进形成绿色社会;另一方面,也需要传统的高碳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实施绿色产业革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国务院:能耗强度将不再作为约束性指标!碳排放强度降低取而代之!
2024-08-15
2024-08-15
夯实标准计量工作基础 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2024-08-12
中央再提“新能源消纳”,并放在“双碳”之前,有何深意
2024-08-12
当前,配建储能已成为多地新能源项目并网的普遍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于储能建设持观望态度,能拖就拖,能不建则不建,明显扭曲了发展新型储能的初衷。投资商消极应对的根源何在?如何扭转“审而未建”的局面?蓬勃发展的新型储能亟待厘清发展逻辑。
2024-08-02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展分析
专家访谈:邱慈观谈ESG投资:平衡“义”与“利”,奔赴“双碳”之约
2024-07-25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可选项,而是一个必答题。当前,气候变化对全球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愈加显现,践行ESG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时代命题”和“价值共识”。
2024-09-25
电力现货市场大开放,虚拟电厂开启能源收益新纪元
2024-09-19
耗资10多亿的碳捕集项目发生泄漏,CCS技术再遭质疑
2024-09-03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24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行业中,内卷现象尤为严重。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问题,导致全产业链亏损。尽管行业内卷,技术仍是关键,特别是光伏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技术路线的变革,从p型向n型技术过渡,其中BC技术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潜力受到关注。爱旭股份在BC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引导,光伏行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走出内卷,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09-03
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是推动我国产品碳足迹因子国际互认的关键。我国碳排放因子库建设时间较短,导致国外计算我国产品碳排放量偏高,主要因国际和国内使用的基础数据时间早晚有区别。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需建立权威且科学的碳排放因子库,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并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标准、机构和人员资质评定上逐步实现互通互认。此外,我国已将国际标准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为国际碳足迹标准的互认奠定了基础,未来需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于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园区技改项目2023的节能审查意见
2024-08-02
关于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园区技改项目2023的节能审查意见
2024-06-26
披露率超95%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争相作答ESG“考卷”
2024-06-26
喜报!我国GHG审定或核查报告得到全球承认!
2024-06-26
以降本增效为驱动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天合光能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光伏企业茁壮成长,光芒璀璨。近年来,以TOPCon、BC和HJT为代表的N型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超过85%,装机规模位居全球之首。得益于积极政策引导和产业技术革新,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正大步向新质生产力跃升,谱写着打造全球光伏产业高地的宏伟旋律。
2024-05-31
中国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2024-05-08
CSDDD新规来袭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